
▲清华附中福州学校打造鲤鱼山校园文化。本报记者 包华摄
近日,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双喜临门:校男篮勇夺2023—2024赛季耐高福建赛区一等奖(亚军);2024年福建美术联考,该校学生取得物理组全市第一名(全省第二)的佳绩,首届美术特色班学生平均分达243.31分。
这是一所年轻但自带明星光环的学校。高颜值,校园占地约337亩,榕荫匝地、宋桥流水,白墙黛瓦、拱廊相连,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山水校园”;高起点,福州第一所全国知名教育品牌的十二年一贯制公办校;高成长,首届学生参加中考实现“低进高出”,体育和艺术双翼齐飞……
“一入清华门,一生清华人,让选择成就自己的奇迹。”扎根榕城4年来,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清华附中福州学校的开拓者坚守“行胜于言”的信念,无问西东,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坚信,经过时间的淬炼和沉淀,“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荣光总会到来。
三年磨一剑 首届中考取得开门红
“老师,我们5个都考上本部高中了”“老师,我的语文考了134分”“我孩子的数学从50分提到123分,这在初一时真不敢想象,幸好没转学”“我家娃初一是倒数第三,如今顺利进入高中,感谢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2023年首届摇号生源中考,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实现“低进高出”的逆袭,家长和学生喜出望外,集体给学校送去锦旗。
其实,这样的中考成绩在全市并不算亮眼,但已远超家长的预期,也只有清华附中福州学校的老师和孩子才明白,成绩来得有多么不容易。
2020年,清华附中福州学校首次招生,初中部面向全市摇号。最终录取的80名学生中,近60%的生源是农村户口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来自优质小学的生源仅有2人。对此,学校认为:“一个正常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要有参天的乔木,也要有低矮的灌木,教育生态系统亦是如此,为人师者要做到有教无类。”
然而,初一下学期学科测试结果出来,老师们的心还是凉了半截,考得一塌糊涂。这并非老师不努力或是水平有限,而是学生的底子太薄了,第一学年还在回头补小学的知识。
至暗时刻,学校顶住压力,提出“悉心陪伴就是力量”,实行师生包干制,即一名教师分配几名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林璐是第一届毕业班的班主任,那3年,她将工作计划细化到每一天,从早晨7点的早读到晚上清校,她的时间完全属于学生,甚至在疫情期间,她坚持在线上督促学生早读和晚练。
时间会犒赏那些持续努力的人。清华附中福州学校首届学生的中考成绩跟初一时的测算相比,翻了好几番,语文、体育成绩尤其亮眼。
办学有亮点 体育美术两翼齐飞
“无体育,不清华。有美育,更清华。”体育和美育是清华附中“一体两翼”办学中重要的两翼。
依托顶尖的硬件设施和体教融合理念,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大力开展篮球、田径等体育特色项目,并引进高水平专业教练。目前,学校体教融合负责人刘书楠曾是篮球职业运动员,代表多支球队参加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多次入选国家队,多次赴美国深造。一所中学能有CBA级别的教练,国内罕见。
专业的训练体系,加上高水平的教练指导,清华附中福州学校篮球队很快打出成绩。2021年,篮球队刚组建3个月,就获得第59届福州市中小学运动会篮球联赛高中组冠军,此后接连斩获第60届福州市中小学运动会篮球联赛初中、高中双冠,福建省肯德基三人赛初高中组冠军,2023—2024赛季耐高福建赛区一等奖(亚军)……一颗颗篮球明日之星,在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冉冉升起。
篮球队屡创佳绩的同时,田径队也为学校捧回第一个全国冠军。在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女子中学组跳远比赛中,郭舒佳以6.12米的优异成绩为福建代表团赢得首金。
美术,则是清华附中福州学校特色办学的另一个亮点。学校拥有一支专业热情、踏实肯干、责任心强的高水平美术师资团队,坚持文化课和专业课并重的原则,还有计划地邀请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以及清华附中教授、名师来校指导美术特色班教研、教学,并利用寒暑假对在校美术特长生进行专业指导。这样的机会对很多美术生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在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学校首届美术特色班的学生一路逆袭成长。在2024年福建美术联考中,全校平均分达243.31分(总分300分);最高分278分,列物理类全省第二、全市第一。

美术特色班的学生在校园里写生。(清华附中福州学校供图)
储备“高知”师资 打造鲤鱼山校园文化
“再次选择清附,是因为我喜欢这里的老师。”王思棋是清华附中福州学校首届初中学生,而高中她再次选择了清附,“老师们教给我比太阳更明亮的东西。”
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未来和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经过3年多的锤炼和打磨,清华附中福州学校配齐了高学历、高素质、业务精湛的师资力量。在今年1月市教育局举行的师范生(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该校仅小学部还有招聘计划,可见学校的自信。
与福州其他公立校不同,清华附中福州学校的教师由本部统一招聘,严把关、高要求的同时,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的教师。该校现有193名教职工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72%,毕业于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墨尔本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名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双一流”院校的教师占比超过40%。小学部的家长就惊喜地发现,孩子的班主任是北师大硕士,美术老师是“四大美院”的高才生。
清华附中福州学校对教师的培养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所有教师入职前,需在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进行跟岗培训,平时还有教育专家开设线上研修班,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外开阔眼界,内练基本功。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上公开课,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水平。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不到4个月,学校就开设了70多节公开课。“教研组内备课、磨课—青年教师互相听课—校领导和老教师听课、评课”贯穿始终、扎扎实实。教学形式上,学校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问题驱动式思维课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教师聚焦课堂、研究教法,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究,如今的清华附中福州学校,“明德启智,修己树人”的教风、“带着问题学进去,带着感悟学出来”的学风已形成。
同时,学校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和个性化发展。如,结合福州市树市花,设计了校园卡通形象——清小榕、清小茉;打造校园种植基地,开展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合唱团、羽毛球社、广播站、心理社、音乐社等19个社团,合唱团荣获福州市小茉莉合唱比赛二等奖……
“千年古榕宋时桥,鲤鱼山下好读书。”学校还把清华教育理念和八闽大地教育实际相融合,打造鲤鱼山校园文化,鲲鹏榜、云螭榜、锦鲤榜等三大“风云榜”记录着学生每一次的努力和进步。
《宋书·宗悫传》记载:“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宗悫果然屡建战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1000多年后的闽江之畔,清附少年以此自勉,立下“乘风破浪”的凌云之志——“鲤鱼山下清附学子乘风破浪,三江口岸八闽儿女扬帆起航”。
沐浴着清华文化、践行着清华精神、学习着清华审美,相信清小榕、清小茉“鲤鱼跃龙门”的那一天指日可待。

校篮球队正在训练。本报记者包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