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资源往基层走,改变了什么? 2025年02月20日

  (上接1版)

  去年6月前,年近八旬的郭克为因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疾病,需定期去福清市第二医院检查身体。有了联合病房后,不但有大医院的医生来镇卫生院坐诊、检查,大医院专家和卫生院医护人员还能开展云查房,实现视频看诊、阅片。

  “到福清市第二医院看病直接走绿色通道,病好得差不多转到卫生院康复,依然有大医院医生提供服务,一站式解决看病难题。”郭克为说,从家里去大医院,搭公交车至少要1个小时,还得转车,经常得让儿女陪着,而到镇卫生院,坐车仅需10多分钟。

  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承上启下的枢纽,承担着维护基层百姓健康的重要职能。三山镇中心卫生院服务居民超10万人,如何不辜负他们的就医期待?

  三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林永盛说,卫生院借助医共体建设的契机,与福清市第二医院加强合作,专家下沉到基层,提供查房、技术指导、联合门诊等服务,更创新打造联合病房,针对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突发病,以及儿童的常见病提供联合诊疗。

  “通过‘借梯攀高’打破空间距离,不仅让我们迅速积累诊治疑难杂症的经验,更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转诊机制,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林永盛说,不仅如此,卫生院还与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孟超肝胆医院、福清市中医院等开展医联体合作,与福清市医院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与省人民医院协作开展肛肠科手术,以联建、共建等形式,让专家长期在医院坐诊、手术。

  三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服务从有到优,是我市医疗强县域、强基层、保健康的缩影。为了让家门口的“医靠”更有含金量,我市持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包括三山镇中心卫生院联合病房在内,目前我市21家二级以上医院与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联合病房,全市共设置105个全专联合门诊。家庭病床服务医疗机构增至173家,累计建床3300多人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90元。建立基层“片医”联系制度,开展个性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制定243个个性化服务包。

  从在一层楼里完成全部检查

  看健康管理温度

  一手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脚尖向上向前抬起,接着向后甩动,脚面绷直,腿保持伸直……一大早,张依金就在长乐区漳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练起治疗糖尿病足的运动。

  75岁的张依金患有糖尿病数年,“虽然通过治疗控制住了,但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行动不便,走路很难受。”张依金边练边说,“幸亏这里设了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看病、检查、开药、建档、随访等环节在一个区域就能完成,医生还教我锻炼方法,提高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传统医疗模式下,慢性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随访等环节相互独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慢性病的诊疗效果。如何通过一站式服务,强化慢性病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改善治疗效果、减轻就医负担?去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建设,首批建成25个慢性病一体化门诊。

  慢性病一体化门诊不同于普通门诊,它将所有关于慢性病的健康服务集中在一个楼层,专门设置特殊检查室,提供心电图、血管彩超、动脉硬化检测、动态血压、肺功能、骨密度等一站式便捷检查通道,让患者在同一区域完成相关辅助检查,无需在各楼层、各检查室间来回跑。

  走进漳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楼,这里有一块面积约200平方米的专属区域。“这是我们的慢性病一体化门诊。根据相关要求,中心新增糖尿病足神经血管诊断一体机、眼底照相机、中医体质辨识仪,增设幽门螺杆菌检测项目,引进全自动一体化智能体检系统,大幅缩短体检等候时间。”该中心主任陈文慈说,传统慢性病治疗只有“诊中”环节,即医生给患者看病开药,而现在门诊内部实行“诊前、诊中、诊后”一站式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就诊前,专科护士会指导、协助患者完成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基础性检查;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电子健康档案提供个性化诊疗服务;诊治结束后,医护人员还会通过打电话、上门随访等方式提醒患者定期复查。

  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从东奔西走到一体化门诊,从全科医生到家庭医生……一代代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见证了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提档升级——去年,我市完成15家薄弱乡镇卫生院提升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达到服务能力基本标准,28.9%达到推荐标准;新增9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社区医院标准、37家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40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所达到三星级及以上标准。开展星级评价活动有关工作经验被国家卫健委列入2024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并在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专刊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