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发展 名校生物医药领域专家人才来榕交流 2023年08月24日 记者 马丽清 叶诚
  

  “名校专家福建行-走进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家人才交流会现场。

  福州晚报讯 昨日,“名校专家福建行-走进福州”生物医药产业专家人才交流会在仓山区举行。

  来自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济大学、南开大学等的生物医药领域专家人才,市属医院相关负责人以及仓山区、高新区的生物医药领域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共同搭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领域人才交流平台,探索产业发展路径,促进产业链、人才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发展。

  聚智赋能

  共谋发展新路

  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是全国第三个由国家支持成立的医疗政策先行先试区,2021年10月落户福州新区,核心由仓山南台岛区块和长乐滨海新城区块组成。仓山区块核心区域位于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先期重点打造“一带一区一中心”(高端医疗服务带、药械研发制造区、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启动区,重点发展特色医疗服务、生物技术及医药研发、先进医疗技术展示交流等产业。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的最新趋势、机遇与挑战,与会专家进行了研讨交流。

  “中国医药行业生态正在逐步重构,更多制药企业面临重新洗牌,不创新就没有出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所终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玉玲认为,无论差异化创新还是原始创新,不仅要有强大的应用基础和研究创新能力,还要有完善的转化支撑体系。这项工程单靠高校、院所或企业无法完成,引领性的政策支持、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持续创新的理念、研发人才和创新团队等诸多要素,缺一不可。

  “产业转化的导向一定要对,主体是公司,科研院所是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建立健全长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徐俊说,真正的创新是机理的创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何把企业的创新与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鼓励科研院所里有深厚科研功底的人走出来创新,跟企业深度合作,需要政府积极引导。此外,政府还要做好关键资源的协调工作,积极推动实现行业企业与医疗资源合作共赢。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梅林研究员作了题为《创新纳米抗体平台助力自身免疫病精准诊疗》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与仓山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找准双方合作契合点,实现共赢发展。

  座谈交流环节,闽台数药医学研究院院长郭景桓、福建海西新药创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光明、福建安布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勇、阿吉安(福州)基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琳分别就企业基本概况、企业人才发展现状、企业平台建设、核心技术研发情况等进行详细介绍。

  抢抓机遇

  构筑高质量产业集群

  当天下午,专家人才深入相关生物医药企业走访调研,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答,有效解决企业在药品研发、人才引进、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问题。部分企业与专家人才还在进一步加强技术项目合作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近年来,仓山区抢抓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机遇,实施载体建设、龙头培育、招商引资等行动,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培育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加快构筑生物医药高质量产业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金山工业园区浦上片区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区,高盛片区和金山片区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聚区为“一核双区”,以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金山医药产业园、财茂生物医药科技园和海西新药研发及转化中心、安布瑞肿瘤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为“三园两中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全区共有规上(限上)生物医药企业86家,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

  福州新区仓山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国际医疗综合实验区仓山区块的建设发展已进入加速赛道。他们将谋划实验区发展论坛暨专家聘任仪式;深入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生物医药产业引领区,学习发展经验、洽谈优质客商,助力实验区仓山区块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仓山区将继续发挥“八区叠加”政策优势,积极搭建专家人才、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企业沟通交流的合作平台,高位嫁接以院士为代表的高端智力资源,持续释放人才链式效应,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从“示范引领”的个体发展向“蓄势聚能”的集群发展转变,加速构建科研平台、龙头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团队融合驱动的发展模式,实现高新企业、创新载体、专业人才的倍数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