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闽侯乡音  >> 第914期 >> 004版 乡音融媒 返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适中  缩小
林柄:在青山绿水间蝶变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编辑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记者 林若野 陈堡

2024.03.29

  近年来,荆溪镇关中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金鱼养殖产业,打造集培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特色金鱼养殖产业基地,走出了一条金鱼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国潮”品牌入驻

  拓展金鱼产业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俯瞰荆溪镇关中村。石美祥 摄

  “金鲫能变幻,可蓄盆中供玩。闽人俗称盆鱼。”福州金鱼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位于关中村的国潮金鱼博物馆,就是近年来当地引进的集培育、观赏、研究金鱼及培训于一体的好去处。

  沿着S112县道向三叠景景区方向一路前行,便能看到一个大型金鱼石雕上刻着“中国金鱼之乡荆溪镇关中村”,穿过石雕的那一刻,便来到了福州首座活体金鱼主题博物馆——国潮金鱼博物馆,这是一座修缮一新的两层土墙农家小院,一侧研学互动区,中间为金鱼文化科普区,另一侧是直播区和金鱼文创产品展示区。

  “我们开始养鱼的时候,需要养一两只测试水质的鱼儿,这就是业内常说的闯缸鱼……”直播间里,国潮金鱼博物馆馆长陈丹正在向鱼友们科普养鱼知识。去年八月,博物馆从三坊七巷搬迁到此后,都会定期邀请专家来到直播间,传播福州金鱼文化、打造金鱼主题文旅品牌。

  “近年,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实现区市省‘三级跳’,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们博物馆名誉馆长叶其昌老师就是项目主要传承人。”陈丹自豪地说。为了做好金鱼文化的传播,博物馆还多次组织周边村民,线上学理论,线下参加直播带货培训,为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提供支撑。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潘国诚养的“流金”金鱼。石美祥 摄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村民主播罗应伟在直播卖鱼。林若野 摄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荆溪镇关中村潘氏金鱼养殖基地。石美祥 摄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潘国诚正在喂金鱼。石美祥 摄

  传承金鱼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

  “嘟着婴儿肥的腮帮子,喜欢水中芭蕾的奶牛兰寿就是我们村的潘氏金鱼独创的奶牛兰寿……”3月26日一大早,90后“宝妈”罗应伟照料完孩子后,就“化身”卖鱼直播。在她的介绍下,美丽的鱼儿一时间吸粉无数。

  “闽侯金鱼特别受全国鱼友欢迎。销量好的时候一天有二三十单,比出外打工赚钱好多了,也方便我们在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罗应伟笑着说。在关中村,像罗应伟这样直播卖鱼的村民有十多户,人均年收入达到数万元。此外,还有四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主播和经销商聚集于此。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关中村的金鱼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潘氏金鱼的带动。2001年,潘国诚在此创建了闽侯县潘氏观赏鱼养殖基地。经过二十多年,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占地108亩,集养殖、科研、销售、观光于一体的省级“水乡渔村”,培育的金鱼品种在各类大赛中屡屡摘金夺银,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擦亮了闽侯中国金鱼之乡的金字招牌。

  “闽侯的金鱼产业已从单纯的养殖销售,‘进化到’到更多元化的发展。如今,在做大金鱼产业的同时,我们会进一步宣传金鱼文化,让闽侯金鱼游得更快、更美、更远。”潘国诚说。为此,潘氏金鱼与荆溪关源小学合作,让高颜值的闽侯金鱼,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在传承金鱼文化中,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关中村水质好适合养金鱼。石美祥 摄

  

  关中:小金鱼“游”出大产业

  

  扫二维码看相关视频

(全文共1346字)
分享到: